韩愈,字退之,自称“郡望昌黎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,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。后人还将其与柳宗元、欧阳修、苏轼并称为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他提出了很多写作理论,对后事具有指导意义。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愈所作的《戏题牡丹》吧。
戏题牡丹
韩愈 〔唐代〕
幸自同开俱阴↓隐,何须相倚斗轻□ 盈。
陵晨并作新妆面,对客偏含不语情。
双燕@ 无机还拂掠,游蜂多思正经营。
长年是事皆抛尽,今日栏边暂眼明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很庆幸@这些牡丹花开时,枝叶俱茂,所以花朵隐约依稀,它们也毋须互相依倚着争奇斗艳,以轻盈相比。
清晨到来时一朵朵花儿都像新妆的面庞一样,对着赏花的宾客偏偏都含着羞怯不语的深情。
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,多情的游蜂却正】在花间盘旋采蜜。
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,令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,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。
注释
阴隐:一作“隐约”。牡丹花开时,枝叶已盛,故云隐约。
相倚:指花枝互相依倚支撑。斗:争斗比较。
陵晨:凌晨,清晨。并作:同作。
无机:没有心机,无意。
多思:多情。经营:此指蜂于花间盘旋采蜜。
是事:事事,凡事。
暂眼明:眼睛为鲜花照亮。
创作背景
这诗█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(815),当时韩愈四十八岁,在朝为考功员外郎、知制诰,后升任太子右庶子,逢ㄨ牡丹花开,心情畅快,遂作此诗。
赏析
第一联“幸自同开俱阴隐,何须相倚斗轻盈。”写牡丹“同开俱阴隐”,不必“相倚斗轻盈”,这是指牡丹花之间同开俱隐约,还是以牡丹与别的花相比较,并未言明。从诗意看,似指牡丹花之间可能性为大。“幸”字流露了作者♀担心、紧张情绪。“何须”则是劝告语气,正应“戏题”二字。这联写了牡丹同开俱隐约,又写了它们之“斗轻盈”。“阴隐”“轻盈”写牡丹的神态,但这并不轻松。这一联里显然凝聚着韩愈内心探处的难言之隐√。清黄叔灿《唐诗笺说》认为“有比意”。究♀竟是比官场中人事纠葛,还是仕途升腾降落,难以探究。总之,韩愈似乎是将自己感慨寓于其中了,因而就格外有韵致。
第二联“凌晨并作新妆面▓,对客偏含不语情。”就牡丹的神态作进一层描绘。“并作”仍强调同样▼的特征,同上联“同”、“俱”呼应,更说明斗轻盈的不必要。是上联旨意的形象论证。晚唐罗隐《杜丹花》诗写道:“若教解语应倾国,任是无情亦动人。”确实可以㊣看是受韩诗的影响,不过相●比之下,韩的“对客偏含不语情”更含】蓄别致,有回味的余地。再加上或许含有某种隐情于其中,就更引人入胜了。
“双燕无◎机还拂掠,游蜂多思正经营”一联描绘了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。实际也是渲染了牡丹∩花所处的环境。就牡丹自身而言,“斗轻盈”就已经具有人格意识,“新妆面,不语情”就更强化了这种意识,这都是从牡丹本体出发,自然显现,而双燕、游蜂作为牡丹的身★外之物也频频关照、时时拂掠、苦苦经营,而作为牡丹自身却又有念想。诗人似乎无意涉及,也就不必探究其中是不是藏有微言大义。单就艺术描〓写角度看,写出了牡丹花的艳丽姿态,及其繁华场面,有很强吸引力,显示了作者深厚语言工力非同寻常。而最后“长年√是事皆抛弃,今日栏边眼暂明”就很清楚表露了作者见牡丹△而心喜,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◤之情。清汪佑南《泾草堂诗话》就认为晚唐诸家咏牡丹“尽态极妍,总不如昌黎一首”,似乎有些过份,因诸家所咏自有其特点自有其角度,不能一概而论,但就艺术上的“轻清流丽,无意求工”这一点说,却道出了韩愈这首咏牡丹诗◇的特色。而这一特色,恰恰是韩愈将自己心理感受注于诗中所致。清张鸿《批韩诗》认□ 为这首诗有韩愈“不著色”的体格,确是一语中的。较之那些浓彩重饰只求形似的咏牡丹之作,韩愈这首《戏题牡丹》还〓是充满神韵的。它♀不仅显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,描绘◆了牡丹的丰采,而且,在“戏”的背后,似乎也含有严肃的命题。这才是韩愈这首诗被评诗家称道的真正原因。
图◢片来源网络,版权属原作者所有↘,侵权必删
特别声明: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。
-
卜算子 风雨亭
57244
-
代雨东 碧牡丹·战疫
24515
-
叶千华无题诗选读
23954
-
刘迅甫 栖居↙地安门
23781
-
代雨东 新词二阕
22604
-
叶千华诗词选读
21567
-
【名家诗苑】刘迅甫 通州
21375
-
【诗与远方】故乡的老槐树(
20299
-
叶千华传统词作十二首
19798
-
代雨东 殢人娇·黄山
196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