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♀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少时,我读朱熹笔下的《观书有感》,那源头活水便总在心头流淌。使诗人如此动情的半亩方塘,究竟在哪里呢?翻阅↓手头多种注本,终不甚了了。
盛夏时节,我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数日,一个偶然的机会,竟有了意外之得。清晨,我们从排岭乘船,穿过八十里岛湖烟波,驱车直奔郭村马凹里。忽然,在连绵的群山中,一座深郁秀拔的山峰兀立眼前。导游指着说:“这就是瀛山。”
著名的半亩方塘,便在这瀛山之麓。它是南宋宣奉大夫詹安所建的瀛山书院的一部分。年逾半百的朱熹,应詹安之孙、吏部尚书詹虚舟之邀,专程前来讲学达三年之久。每天朝夕晨昏,他就在这方塘边漫步、思索、吟哦,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《观书有感》。地因诗传,瀛山书院从此闻名遐迩,成了当地文人学士雅集之所。
据志书记载,瀛山书院曾经颇具规模,除了书院本身,尚有三亭一塘。明清以来,又陆续增建祠宇等纪念性建筑。但是,数百年的风雨沧桑,这些建筑大多圮废。唯独这口方塘,基本保持原貌,实在值得庆幸。导游说,前几年有人对方塘面积重新做过丈量,结果不多不少,恰好半亩,可见宋代对地亩的测量已是相当精确了。方塘里,满眼的莲叶挨●挨挤挤,一派“映日荷花别样红”的盛况。
离方塘不远处有一山涧,方塘就是由此涧引水而得,而这条@山涧,源自十几里外叫做“源头”的小山村。到底是地名在先,还是根据朱熹诗句后,才有这个地ξ 名的呢?谁也说不清。
山涧之上,有一座石拱桥叫登瀛桥,据考证,这是宋代的旧物,是当年到书院的必经之路。端详这座古桥,确有吸引人的地方。据说,我国古代的石拱桥,桥洞以奇数为多,但眼前这座长仅几米的小桥,桥洞竟是偶数双孔。它默默地横卧在这山野之中,古朴精巧,颇有一番造型之美。
站在这座袖珍式的石拱桥上,但见疏林漠漠,炊烟袅袅,屋宇、田园都静静地沐浴在阳光浅照之中,人文胜迹也为这普通的江南山村增添了诗情。
来源:人民网-人♂民日报海外版
-
五绝·钱权出差
6135
-
七绝·看懂逐名苟利人
5056
-
梅园遇雪
1460
-
七绝?南京大屠杀八十四周年
1244
-
月夜松山湖
1147
-
闲居
1125
-
五绝 赞《榜样》之二
1055
-
冬吟
910
-
七绝 赞《榜样》之三
908
-
七律 赞《榜样》之八
891
-
卜算子 风雨亭
57178
-
代雨东 碧牡丹·战疫
24469
-
叶千华无题诗选读
23905
-
刘迅甫 栖居地安门
23747
-
代雨东 新词二阕
22567
-
叶千华诗词选读
21531
-
【名家诗苑】刘迅甫 通州
21335
-
【诗与远方】故乡的老槐树(
20242
-
叶千华传统词作十二首
19764
-
代雨东 殢人娇·黄山
19611